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抢先版】美国城市体力活动导则与健康促进规划

林雄斌 杨家文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1 引言

 

宜居和健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全球层面来看,慢性健康问题正日益严峻。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达32.1%,肥胖率达9.9%,因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将成为中国人死亡的主要病因。然而,我国城市规划对公众健康问题的应对尚处于初步阶段,也缺乏对于建成环境变化影响健康的定量评估工具和规划策略。基于此,借美国建成环境规划理念与体力活动导则能弥补相关的不足,也有利于促进健康导向的城市发展规划。

 

2 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健康

 

建成环境是城市规划主动干预体力活动和健康的有效切入点。建成环境能直接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如污染等),也能通过影响居民体力活动(时间、强度、频率和类型)产生间接影响。例如,高密度、混合型建成环境有助于鼓励非机动交通型体力活动,增加健康收益(图1)。



图1 建成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机制

 

3 美国体力活动导则与健康促进规划

 

重塑一个更有助于提升体力活动和促进健康的建成环境是美国城市规划、交通和公共卫生等部门共同的关注点。2008年,美联邦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分别颁布了《体力活动导则建议委员会报告》(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和《美国居民体力活动导则:活力、健康、幸福!》(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Be Active, Healthy, and Happy!)。纽约市在2010年颁布了《主动设计导则:促进体力活动和健康的设计》(ActiveDesign Guidelines: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in Design),旨在以规划设计导则促进公众体力活动与健康水平。

 

3.1 《体力活动导则建议委员会报告》

 

该委员会倡导“预防在先”的健康问题解决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体力活动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建议导则,并针对美国不同人群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引导措施来激励居民参与体力活动。该报告主要内容为:(1)介绍委员会的发展背景和过程,重要概念解释,以及美国居民体力活动现状和体力活动导则综述;(2)总结现有文献中的体力活动与个人健康效益的关系;(3)介绍体力活动研究与规划发展的未来方向。

 

3.2 《美国居民体力活动导则:活力、健康、幸福!》

 

该报告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体力活动类型、时间、强度和效益等方面的参考意见,鼓励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参与适量的、多样化的、与自身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体力活动,获得连续的健康效益,以提升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

 

3.3 纽约市《主动设计导则:促进体力活动和健康的设计》

 

纽约市肥胖和Ⅱ型糖尿病问题日益严重(图2),1880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比例仅为13%,1940年增长到64%;在郊区化和机动化影响下,这一比例近年来达到了75%。由于建筑和城市设计缺乏对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助长了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剧了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



图2 2006年纽约市糖尿病和肥胖比例示意图

 

该设计导则由纽约市设计与建设局、健康与心理卫生局、交通局和城市规划局等共同起草,强调通过环境设计促使所有的居民将健康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更适合居住的纽约。(1)在建成环境设计策略上,导则提供了邻里、街道、户外空间的设计策略,以鼓励主动交通和休闲活动。例如,在邻里尺度发展土地混合使用,改善公共交通、开放空间、便利店和新鲜食品市场的可达性,设计可达性高、步行友好的街道,发展连续的自行车网络。(2)在单体建筑设计策略上,强调室内活动及其与室外活动的结合,对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实现内部空间、走廊、楼梯等与建筑自身的有机联系,利用微循环系统增加步行的机会;通过优化楼梯、健身房、自行车停车场的设计,增强这些设施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吸引人们更多地进行体力活动。

 

4 体力活动和健康促进的城市发展启示

 

在我国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都逐步增长的背景下,借鉴美国城市发展经验,以规划设计改善建成环境,对增加居民健康效益非常重要。

 

4.1 建立多尺度的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调查机制

 

通过国家卫生部门与省市政府合作,联合展开体力活动和健康调查,为进一步研究建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奠定基础。

 

4.2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特征的体力活动引导准则

 

总体上我国仍缺乏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与健康标准,需要进一步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和生活方式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引导准则,促进不同群体参与体力活动。

 

4.3 理解建成环境及其变化对体力活动和健康的作用机制

 

建成环境的改善能推进居住环境、道路与安全、体力活动和环境空气等方面品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健康促进(表1)。我国与美国在城市建设、规划系统、居民生活方式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来较为复杂,更需要谨慎评估我国特定背景的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影响。

 

表1  建成环境对提升个体健康水平的要素的作用强度


注:“–”、“+”、“++”、“+++”依次代表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强度从最低到最高


4.4 将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理念纳入城市规划

 

城市和区域政府应积极将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相关发展理念纳入区域规划或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制定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战略和目标。在健康理念的引导下充分评估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等建成环境规模和空间布局潜在的体力活动和健康影响。在建设阶段,开展重大项目的健康影响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降低对公众健康的负面影响。



图3 城市规划各阶段对体力活动与健康的促进

 

4.5 制定引导体力活动和健康的规划设计策略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和健康的影响是多尺度、多路径的,因此需要在健康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引导健康的规划设计策略。

 

5 结论与讨论

 

在慢性疾病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基于“预防在先”的健康理念能有效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我国城市规划领域可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建立多尺度的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调查机制,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特征的体力活动引导准则,深入理解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和健康的作用机制,最终为制定引导体力活动和健康的规划设计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林雄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杨家文,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鹏城学者”长期特聘教授


订阅号编辑: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